參加川煤集團威達公司文學協(xié)會培訓座談會側記 |
2011/11/7 |
前不久,我去了趟敘永,在回彭山的路上我把行李包給弄丟了,甚是痛惜。痛惜的不是包中有什么貴重物品,而是那兩本有李樹海老師和李星樺老師親筆贈語簽名的書,每每想到至此總是心情激動難以平靜,參加培訓座談會的一幕幕也隨之縈繞在腦海。
10月中下旬,作為威達公司的一名文友,走進會議......
|
割舍不斷的煤礦新聞情結 |
2011/11/2 |
秋日的陽光漫過窗欞,室內顯得溫暖如春。又一個記者節(jié)的來臨,又一年激情而去。驀然回首,專業(y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已是26年。一路走來,割舍不斷的還是那煤礦新聞情結。
記憶如潮。1983年,年僅18歲的我從農村招工進礦,當了一名采煤工。礦上熱火朝天的生產、工作場面,淳樸厚道的煤礦......
|
葛金余:在學習中提高——參加集團公司電視新聞宣傳業(yè)務培訓班有感 |
2011/11/2 |
在新汶礦業(yè)集團公司上下深入開展“學業(yè)務、練技術、提素質、促發(fā)展”活動的當下,作為基層電視新聞宣傳工作人員,每天將手中的攝像機鏡頭對準不同領域和專業(yè)的技能精英進行采訪、寫作和報道,為活動的開展加油鼓勁。使這項活動在電視新聞宣傳的推動下更是開展的風生水起,如火......
|
通訊員培訓班心得體會 |
2011/10/31 |
近期,我有幸參加了礦業(yè)公司宣傳部舉辦的新聞通訊員培訓班,此次培訓班課程安排的即全面又豐富,對于我這個新聞嗅覺較遲鈍、寫作水平欠佳的基層通訊員來說是打開了一扇門,點亮了一盞燈,讓我感觸頗多。
幾天緊張的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陜西工人報副總韓庚、中國煤炭報記者站站長王成祥、陜......
|
新聞就在身邊 感動就在身邊——參加銅川礦業(yè)公司新聞通訊員培訓班心得體會 |
2011/10/28 |
2011年10月17日至22日,銅川礦業(yè)公司黨委宣傳部為了壯大基層單位中的宣傳隊伍,特邀《中國煤炭報》、《陜西工人報》、《各界導報》、陜煤化集團網、《銅川日報》等報社總編、資深記者在王家河職工中專舉辦了新聞通訊員培訓班,我有幸與各單位新聞戰(zhàn)線上的“潛力股”......
|
建議兩報慎用或禁用的標題語 |
2011/10/19 |
標題是新聞報道的眼睛,也是報紙的臉面。標題通常用簡潔精練的文字提示新聞內容中最主要的信息,新聞標題的要求是準確、生動、簡潔和傳神,不能有語言上的錯誤。
慎用語
安全報的標題應少用“安全”的字樣,同樣,煤炭報的標題也應少用“煤炭......
|
構筑萬里通訊隊伍網絡 貼近基層一線報道 |
2011/10/18 |
川南建工在建工程項目部15個、工區(qū)20個,分布在云、貴、川三省,以宜賓公司總部為中心出發(fā),最遠的川康高原巴塘水電站引水隧道工程遠達1500公里,最近的珙泉、白皎工區(qū)也有70公里,如果把所有工程項目部巡回一趟,就要行近1萬公里路程才能完成。針對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川南建工黨委2......
|
新聞特寫要“寫”出什么 |
2011/10/6 |
新聞特寫,是新聞通訊的品種之一,是報紙新聞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既可以寓事、理、情、景于一體,又能夠以短小精悍、新短快活而見長的新聞體裁,新聞特寫在增強報紙可讀性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據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新聞規(guī)律的豐富發(fā)展,使新聞特寫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新的......
|
如何實現網絡新聞的有效策劃 |
2011/10/6 |
如今,整個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獲取信息成為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迅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恰恰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而被廣泛的接受和使用。2005年7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第十六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1億人,而且有79.3%......
|
記者應“走出”新聞 |
2011/10/6 |
報紙刊發(fā)的新聞是經記者加工呈現給受眾的,新聞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記者的印記,這是正?,F象。然而,筆者在編輯稿件、閱讀報紙時發(fā)現,有的記者仿佛在新聞稿中“刻意”表現自己,不恰當地存在于其作品中。這種情形往往會影響受眾對新聞事實的接受,也降低了新聞的品位。
......
|
用新聞的思路找新聞寫新聞 |
2011/10/6 |
我們正處于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千變萬化的環(huán)境令人炫目,為國家貢獻著光和熱的煤礦企業(yè)也無一例外地隨著社會進步的脈搏而共同發(fā)展壯大著,作為兗礦集團一名年輕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觸摸著礦山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脈搏,感觸著兗礦改革發(fā)展中每一條振奮人心的信息,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忠實......
|
人物報道寫作中的虛筆運用 |
2011/10/6 |
“虛筆”是書法術語,它是眾多筆法形式的一種,與“實筆”相對。“虛”不是指虛構,而是一種側面的、間接的、抽象的描敘手法,又可稱作暗寫。
近些年來,新聞報道不斷地向其他傳統(tǒng)藝術吸收和借鑒新的表現手法和敘......
|
暗訪需要膽識和智慧 |
2011/10/6 |
在他10年的新聞生涯中,曾經喬裝過數十種身份進行采訪報道。他的報道,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采訪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他以暗訪或者臥底的方式進行調查采訪。10年中,他的暗訪報道達600余次,在重慶乃至全國產生重大影響,不少稿件榮獲全國新聞獎,媒體稱他是當之無愧的“......
|
突破瓶頸:在新媒體采編實踐中感悟 |
2011/10/6 |
隨著信息、網絡等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新媒體數量不斷增多、類型不斷擴展。目前,全國共有84萬余個網站、1000余種網絡報紙、2萬余種網絡期刊、300余種手機報刊。新媒體從業(yè)者的數量也不斷增長。據統(tǒng)計,目前全國共有約300萬網絡編輯,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人數。另一方面,各種媒體的界限越......
|
怎樣做好人物報道 |
2011/10/6 |
人物報道的難點
在新聞報道諸樣式里,調查性報道和人物報道也許是難度最大的兩個。
為什么?
調查性報道,因其題材往往與反腐、揭黑、衛(wèi)護公眾利益等批評性內容有關,危險高,挖掘事實困難,調查難度大,因此對調查記者職業(yè)素質、對新聞理想的堅守、沖破難關的勇氣提出很高要求。......
|
評述寫作之訣竅 |
2011/10/6 |
無論寫什么內容,首先須從結構入手,把握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部分,把這三部分吃透了,寫好了,你這述評也就成功了。
搞新聞,免不了要寫述評,尤其是從事經濟報道的記者,述評寫作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一項必備的基本功。
述評寫作有什么訣竅嗎?細想想,訣竅還是有一些的,那就......
|
有故事 有見識 有文采——言論寫作之心得 |
2011/10/6 |
一般說來,記者是吃消息飯的,偶爾寫寫通訊、特寫,也就算是盡職盡責。你要再叫他去寫言論,他就有些勉為其難,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我是記者,不會寫言論。再說,言論也太難寫了!其實,言論寫作并不難。只要把握好三要素,不但寫作不難,而且還能寫出有深度有特點的好言論。
哪三要素呢?......
|
如何在街頭巷尾抓拍瞬間新聞 |
2011/10/6 |
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報紙對新聞圖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報社內攝影記者人手缺少,我每天要承擔著很大工作壓力,負責四個版面的新聞圖片,每天的發(fā)稿量都要保持在4幅以上,每個月發(fā)表新聞圖片130張左右。平時,我除了根據報道提綱和新聞線索制定拍攝計劃外,大部分時間是背起攝......
|
同一條新聞的不同處理與思考 |
2011/10/6 |
網絡媒體自誕生及至發(fā)展十余年來,普及率、認可度及影響力與日俱增,但也同時遭遇到權威性、公信力、同質化等諸多問題,其中,新聞同質化問題更是對網絡媒體特色、創(chuàng)新和長遠發(fā)展的一個挑戰(zhàn)。近日,一條關于“香港檢出含三聚氰胺雞蛋”的新聞被披露出來,筆者選擇了同一個時間......
|
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 專業(yè)媒體該怎樣發(fā)聲 |
2011/10/6 |
網民從“圍觀者”轉為“報道者”、“評說者”,在改變社會傳播版圖的同時,也不免魚龍混雜,屢見不鮮的網上假新聞正折射出“融合”中的失范隱憂
本質上,新聞傳播是專業(yè)性和機構性的職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