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国际焦炭需求出现阶段性回暖

煤炭资讯网 2006-3-23 13:08:54    煤市分析
国际焦炭需求出现阶段性回暖

国际焦炭需求出现阶段性回暖


06--3--23

今年以来,尽管国内钢铁、焦炭产能过剩令人担心,但国内外钢铁行情的短期复苏以及国际焦炭市场成交的稳中有升,温和了几个月来阴冷的市场行情。

1月中旬以来,国内焦炭价格开始上扬,各地区上涨行情不同,幅度为530元/吨,华东地区焦炭价格上浮约30元/吨。2月份以来,焦炭价格较为稳定,华北和东北地区变化不大。目前山西市场基本平稳,二级冶金焦出厂价为680700元/吨(车板价800元/吨左右),一级冶金焦出厂价为800840元/吨(车板价900元/吨左右)。唐山地区焦炭到厂价为950960元/吨,河北邯郸地区大钢厂采购价在880元/吨左右。华东市场平稳运行,钢厂采购力度略有增加,江苏、安徽、山东地区二级冶金焦成交价为900~950元/吨。由于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加上局部铁路运力相对紧张,焦炭价格上涨难度依然较大。

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出口焦炭93.76万吨,同比增长2.9%,平均离岸价格1 20.43美元/吨。其中天津海关焦炭出口72.6万吨,平均离岸价格1 20.02美元/吨。目前,国产一级冶金焦(灰分<1 2.5)报价为1 301 35美元/吨(FOB),成交有所回暖。截至2月底,各港口焦炭库存消化较多,天津港从去年滞留的300多万吨下降到200万吨以下。尽管近期国外需求出现阶段性的回暖.但焦炭价格依然缺乏上升动力。

今年前两个月焦炭价格的小幅调整,主要是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一是焦炭企业自身压产。由于焦炭销路阻滞,国内焦炭企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渐降低焦炭产量,大多压产、减产30%以上。因此,今年前两个月各港口及钢厂库存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焦炭价格有所回升。

二是近期国内外钢铁行情回暖。受国际废钢市场供应紧张的影响,2月份国际生铁价格上涨了20~35美元/吨,拉动了焦炭市场需求。国内市场板材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但上涨幅度较小。长材价格在2月末时基本稳定,其中线材、螺纹钢指数分别下跌1.95点和2.05点,每吨价格则分别下跌67元和72元。尽管如此,钢铁市场的相对稳定对焦炭价格的小幅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国际炼焦煤价格确定。2006财年国际冶金煤价格谈判已经结束,硬焦煤价格有小幅下降。BMA公司优质焦煤在澳大利亚的离岸价格为115美元/吨(FOB),同比下降了8%;半硬焦煤和高挥发分煤的价格下降了15-20美元/吨,为105~110美元/吨(澳大利亚,FOB)

1月份国内煤炭价格有所上扬,目前华北、东北地区主焦煤价格仍保持在660~700元/吨,13焦煤价格为580~600元/吨;华东、华中地区主焦煤价格为820~850元/吨,13焦煤价格为750-780元/吨。尽管市场行情有好转迹象,但多数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短期内焦炭限产所致,一旦焦炭需求被夸大,规模以下焦炭企业恢复生产,市场行情不容乐观。

后期焦炭价格走势主要依赖于钢铁行业的焦炭需求情况。今年国家固定投资速度将放缓,预计钢材需求增速保持在12%左右,远低于前两年20%以上的增长率。从目前来看,后期国际钢铁市场将持续稳定。在美国,汽车和建筑行业需求较为旺盛,预计,5月份之前美国钢材价格不会出现较大变动,价格稳定的态势会持续下去。在欧洲,由于钢铁市场需求回暖,进出口稳定,价格上升,后市呈上涨趋势,。亚洲市场上,日本 钢厂调整库存以保持价格稳定。这些都表明后期国际市场钢材产量应有所增长。由此,后期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的需求将有所增加。

国内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调整,钢材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缓和。由于去年钢材.价格持续下滑,20051012月,钢材新增供给量已连续3个月基本保持不变;而同期我国钢材需求却呈现不断增强趋势。一些主要消耗钢材的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求压力逐步缓解。预计3月中国钢材市场将延续2月的景气走势,但目前市场需求对钢材价格上涨的支撑力度仍显不足,变数较大。

2006财年硬焦煤价格回落,喷吹煤的降幅更是达到35%左右,将促使部分钢厂继续提高喷吹煤用量。炼焦煤合约价格的回调将小幅降低焦炭生产成本,但是国内外优质炼焦煤依然紧缺,现货价格仍然偏高。

应该说,最近以来焦炭行情的小幅调整,增强了独立焦化企业的信心。但由于供需矛盾尚不能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焦炭价格不会出现长期显著性上扬。

来源:中国机电企业网

中国西部煤炭网  晓  舟



     编 辑:远帆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