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姚良俊散文:中秋节

煤炭资讯网 2007-8-30 15:10:16    局矿快报
姚良俊散文:中秋节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电视台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得在家乡过才有味道。而所谓的家,至少要有上下两代人,若上无双亲,下无儿女,或是儿女不在身边,只是伉丽一对,大眼瞪小眼,便缺少过节的气氛,难免有些索然。看看节日临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节日物品,便有些怅然。而家乡远隔千里,徒萦烦恼,童年时过节的情景尚可记得一二。

    打糍粑是件热闹有趣的事。将蒸熟的糯米倒进铁锅,屋子里顿时热气腾腾,一家人各就各位围着锅边忙碌开来。糯米粘性好,打糍粑要紧的是要将盛米的铁锅固定好。通常的情形是将铁锅放在大木盆上,二只锅耳朵还得用人摁住,若不然,铁锅会摇摆不定,打糍粑的人无法操作。打糍粑常用的工具是圆木棒或从山坡砍回来的芦苇杆。木棒粗而短,使起来顺手,一般由成年人使用,芦苇杆细而长,更适合孩子们操作,但无论用木棒或芦苇杆打都同样费力。刚开始,糯米成颗粒状打起比较容易,渐渐地颗粒变碎粘性越来越大,每一棒下去就像打在牛皮糖上,既粘又软,顿时让人有使不上力的感觉。当你将木棒或芦苇杆从锅里往外拨时,那些糯米团与木棒、芦苇杆又极似热恋中的情人,紧紧胶着在一快,得费很大的劲才能将它们分开。随着木棒、芦苇杆的一起一落,铁锅里便发出“吱吱”声响,这响声单调而有节拍,细心体验便会觉出其中的节奏感、音乐美。打糍粑不是件易事,没有经验的人往往只依靠小臂的力量硬打硬拨,用不了多久便两手发软,浑身泛力;惯于此项工作的则懂得如何依靠身体的重量握着木棒往锅里捣,待双腿上挺身体后仰时,再将木棒顺势拨出,那身体重复的俯仰起伏,不就是一种原始的舞姿么?

    吃是过中秋节的主要节目。同院的人过节,主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糍粑、米粉做成的大月饼不必说,白砍鸡、海带炖鸡、红烧鸭、麻辣鱼都得有,再加上炒肉丝、炒肉片、回锅肉,油酥花生米,便摆了满满一大桌。不要以为家家都很富有,故乡的习惯是平常节衣缩食,每逢节假日便倾其所有,努力让自家的餐桌上丰富一点,增加一些热烈气氛,借此显示主人会持家。餐桌上酒是少不了的。动筷子之前,一家人要共同举杯,嘴里要讲一些吉祥庆贺之词。开席后,大人们一面抽烟,一面喝着酒,一面吃着菜,一面摆谈着一些开心的往事,他们是话说得多,菜吃得少,好像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摆摆龙门阵,获得一些精神慰藉;孩子们则不同。平时很少打牙祭,在桌上少言寡语埋头苦干,手中的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尽往好吃的菜碗里伸。这时节,即便是做得过了点,大人也不会责怪。

    夜间赏月是令人愉快的事。中秋夜晚,天空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空气是那么的清爽那么的宜人。早早的吃过晚饭,大家搬出椅子、板凳散乱地在院坝里坐定,皓月当空,清光透过院坝边几株桃树李树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的院坝显得尤为幽绝。孩子们围成一个弧形,手撑着下巴,静静地听老人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柯、玉兔捣药的故事以及与这个节日相关的古老传说,这场景便定格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特写。

 
本网通讯员:姚良俊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姚良俊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