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访山东济宁矿业集团运河煤矿综掘工区矿工王传钧

银桥杯:为他人服务 为后人铺路

煤炭资讯网 2007-8-31 9:07:38    局矿快报
银桥杯:为他人服务 为后人铺路

    面对十个闪亮的“全国第一”,他没有沾沾自喜;面对不足千元的微薄收入,他没有丝毫的动摇;面对不解嫉恨的谩骂,他没有半点退缩;在他身上,记者读懂了什么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什么叫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什么叫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说:“我觉得青年矿工应该有一种努力为理想奋斗、勇于在煤海打拼的精神。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矿工,我确实很普通,我做的还很不够,我能与所有同龄矿工所共勉的,便是‘为他人服务,为后人铺路’!其实,在很多时候,为他人也是为自己,为后人也是为自己人,我始终坚信这一点。而且,我总以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和参与而更加美好和谐。”请看——
 



                      为他人服务 为后人铺路

                 访山东济宁矿业集团运河煤矿综掘工区矿工王传钧



    进入煤矿行业工作不足两年,用实力拼出“十个全国第一”,靠执着拿下两家媒体的特约记者证,面对三家集团公司的高薪聘请,他没有忘记支持、举荐他的舅舅张广标的谆谆教导,他没有忘记欣然接受他进矿工作的王彦伦董事长,他没有忘记自己进矿时的誓言:“为他人服务,为后人铺路”,以实际行动给山东济宁矿业集团争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东济矿集团的声誉与山东兖矿集团齐名。

    他,就是农民出身的矿工小伙王传钧——山东济矿集团运河煤矿综掘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一名看上去腼腆、憨厚、直率的青年矿工,在为所在企业义务宣传、为中国矿工的安全心理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赢得了省内外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和大力支持。在王传钧身上,记者读懂了什么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什么叫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什么叫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说:“我觉得青年矿工应该有一种努力为理想奋斗、勇于在煤海打拼的精神。作为一名农民出身的矿工,我确实很普通,我做的还很不够,我能与所有同龄矿工所共勉的,便是‘为他人服务,为后人铺路’!其实,在很多时候,为他人也是为自己,为后人也是为自己人,我始终坚信这一点。而且,我总以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和参与而更加美好和谐。”



    放下笔杆子 挂起销环子



    1996年,王传钧从山东滕州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走来,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文学的酷爱被河南郑州中原职业大学录取,专修新闻学专业(注:该校为民办大学,颁发的是自考学历文凭,因为新闻专业是郑州大学主考,所以,很多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同学都说自己是郑州大学毕业的)。1999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山东济宁电视台、光明日报山东记者站、山东济宁之窗网站、家庭与教育报做过近7年的打工编辑记者。在他舅舅的支持、举荐下,王传钧在二00六年三月份获得了一个进矿工作的机会,他被分到了运河煤矿综掘工区做了一名掘进工,所属工种为“信号把钩工”。从此,王传钧便整日在800米井下开始了推车、挂(摘)环子、拔销子、发信号等特殊的准矿工生涯,下井→劳作→升井→洗澡→吃饭→睡觉,再下井→劳作→升井→洗澡→吃饭→睡觉,再下井→劳作→升井……如此循环,日复一日。

    当然,说王传钧完全放下笔杆子也不太现实,毕竟他还干过近7年的编辑记者呢!因此,业余时间,他仍坚持写点小消息报道什么的,上早班时,他晚上去网吧写稿子,写完后,直接通过电邮投到矿报的邮箱里(因为白天上早班得下井,他没有办法将稿件送至矿政工科);上中班时,他常常是夜里2点睡觉,6点起床,吃完早饭就又去写稿、送稿;上夜班时,他次日上午10点上井,11点睡觉,下午15点起床去写稿,晚上夜班前再补一小觉;而且,网吧里有时候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盛况,因此,为了不耽误写稿子,王传钧只得骑着自行车到6里外的南张镇上去上网写稿。但值得庆幸的是“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因为他写的稿件最多时竟有13篇(一个月内)之多,采用率也达到了80%,这对于一个写作时间并不宽裕的一线矿工来说,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庆幸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他深厚的写作功力和新闻敏感。



    推车没经验 工伤意外现



    由于井下工作经验不足的原因,王传钧于去年8月12日在8305工作面运料时出了工伤,左手掌当场被挤断了四根血管、左手小指骨折。

    12日那天,传钧上的是早班,他和师傅王守信及老工人欧传壮在8305轨顺的中部车场负责运料工作(往常,中部车场总是有5个人工作的,那天由于休班的人较多的原因,仅有他们三人),运的是采煤上用的“液压支架”,一车就有6吨重。上午十点左右,上把钩已经放下来了一钩车皮,而他们中部车场还没有正式往下走钩呢;王师傅是班长,他似乎有点急了,为了赶时间,班长在没有掩好后面车的情况下,就要求欧传壮和王传钧推前面的车以便挂好钩头后往下走钩,结果导致后面的车利用惯性前行,而前面的车在他们三人推了一段距离后,由于人员少、力量小的原因还没到位就顺势后退起来,后面的车在没有掩上的情况下顺势前冲,前面的车在推不动的情况下迅速后倒,就这样,说时迟,那时快,传钧的手就在连抽至抽间被挫挤了一下,顿时,他感觉自己的左手像过电一样酥麻,他赶紧将左手手套迅猛地拽开,只见掌心里立刻喷出两股血柱,真的与喷泉别无二致,涌出的鲜血顺着我的左掌边缘往下滴;他的心当时一沉,知道自己掌心里的血管断了。这时,老工人欧传壮边叫“传钧挤手了,传钧挤手了!”边围了过来,王班长则也从车的另一侧跑了过来。奇怪的是,传钧当时并没有着慌,只是顺势蹲下来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捂住伤口。

    就这样,王班长派老工人欧传壮陪他到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然后,他在手足外科动了近六个小时的手术,因为左手小指挫挤性骨折,又挤断了四根血管,所以不得不对手掌进行了缝合,而且还在小指里钻上了两根钢卡,左胳膊上也打了石膏。后来,又住了整整十八天才出院。出院后的他还进行了必要的休养(三个月休养期)。这次工伤对王传钧本人来说是一次意外,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井下受伤。更值得庆幸的是,王传钧当时幸亏没走到道中间去推车,否则,当时就得被两车挤成“肉饼”,而且浑身冒血。



    写安全心理 为后人铺路



    尽管受了伤,休了养,甚至在出工伤后还遭到了别人的嘲笑和非议,但王传钧始终没有气馁和自暴自弃,而是铭记这次事故教训,更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不仅如此,为了警示工友,让其他工友也注意安全,牢记这血的教训,同时自己能够真正做到‘为他人服务,为后人铺路’,王传钧还从那时起利用自己休养的这段时间,采访、整理、创作了四篇 “矿工安全心理” 稿,而且是用一只手敲键盘打出来的。不久,此消息不胫而走,2006年10月28日的《山东工人报》以《这个民工小伙不一般 闲暇时撰写“矿工心理系列”》为题对他创作“矿工安全心理”稿的事儿进行了报道宣传。

    今年3月,传钧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将前期创作的四篇“矿工心理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精心策划、采写了后四篇“矿工心理稿”,加工润色后合并成“矿工安全心理系列”,而且从今年3月16日开始,他已将该“矿工安全心理系列”稿陆续在我国煤炭系统最大的行业网站、点击率PV值日均在15万人次以上的“煤炭资讯网”上发表了八篇,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安全文化公园网”、“东北煤炭网”“西祠心理研究所”、“中华心理网”、“华夏心理网”、“金世纪教育心理咨询网”“安全第一网”等不少网站纷纷予以转载,很多读者和煤炭企业甚至还将这些稿件一篇不落地打印出来,传阅给自己的工友、同事或分发给自己企业的职工学习、交流和收藏。

    5月10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唯一的综合性报纸——《中国安全生产报》也不甘示弱,该报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将王传钧26000多字的“矿工安全心理系列”稿精编到6200字,并以《农民工王传钧及其工友的亲身体会——心理健康 安全更有保障》为题进行了刊发。王传钧的“矿工安全经”面向全国推广的号角也由此吹响。不久,兖矿集团济三矿便首先对外公开——刊登在2007年5月10日《中国安全生产报》七版上的《心理健康,安全更有保障》一文,日前在兖矿集团济三矿成为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余时间争相学习借鉴的“热点”读物,他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转载、网络浏览等多种形式学以致用,运用文章中的好方法积极“对号”,进行“自我诊断”和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因此,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王传钧的“矿工安全心理系列”将使我国的百万矿工获益,再加上网上的众多网民,甚至还有突破百万人的可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农民矿工所创造的奇迹。

    正如一位记者朋友说的那样:王传钧的这一做法开启了中国煤矿工人特别是一线矿工自己写“矿工安全心理系列”、剖析煤矿安全问题的先河,标志着我国一线矿工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正由简单劳作型向技术专家型和专题研究型过渡。此前,从未有人特别是一线矿工自己写过矿工安全心理系列的。因此,这对王传钧本人来讲,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又是一项不俗的挑战。他也因此被众多网民和获益矿工们誉为“首席矿工心理写手”,王传钧俨然成了“矿工安全心理专家”,能做到这一步,他顶住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嘲笑。



    人要有良心 高薪不动心



    据王传钧的一位同事介绍说,王传钧从运河煤矿综掘工区“借用”到济矿集团市场部以后,工作非常敬业扎实,为人正直诚恳乐观,很受他们市场部人员的欢迎和喜爱。王传钧是个孝敬母亲、团结同事、务实工作的好青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传钧至今还租住在三间简陋的平房内。在母亲眼里,他是个孝子。以至于其母亲总担心他一个人在济宁吃喝不好,为此他把母亲从滕州老家接到济宁市郊。为照顾母亲,他给母亲买了一张舒服的大床,将母亲使用多年的旧生火炉子换成了新煤气罐罩。唯一让母亲放心不下的是王传钧至今未娶妻。所以,作为一心想抱孙子的王妈妈经常抱怨:“和你一块上学长大成人的现在都有孩子了,也住上了楼房,你看你干了七、八年了还没混上个媳妇,你让我这个脸往哪搁?!”面对母亲的不解和埋怨,王传钧也很内疚,但这种内疚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有崇高志向的矿工,他想得最多的还是矿工弟兄们的安全大事,王传钧有一个心愿:为中国矿工的尊严和安全而努力写作!

    多方采访、不懈努力、精心撰写,王传钧在我国“矿工安全心理”这一块作出的突出贡献用数字是很难算清楚的,他的每一篇文稿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心血和仁爱。

    农民出身的矿工王传钧在创造我国“矿工安全心理”奇迹的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家集团董事长获悉此事后将电话直接打到王传钧的手机上,态度很明确地要其“跳槽”,条件是:“你要什么待遇,我们都会考虑,只要你能过来提高我企业的知名度,今天去,今天任命!”事隔半月,又有两家媒体的老总通过网络也向王传钧示好:只要你来我们这里,晚报、日报任你选,编辑、记者的任你挑。为了达到目的,其中的一家媒体还多次请王传钧的大学同学帮忙“游说”他,并以高薪引诱。

    高薪诱惑之下,志向坚定的王传钧坦然面对。他对记者说:“我的家庭很困难,也需要钱,但我更难割舍与工友、同事们的那份诚挚的感情,不忍丢下我即将进行的“矿工安全心理第二系列”的再创作,难以放弃自己进矿时的志向与承诺,做人最要紧的是要有良心和自信心。”如今的王传钧在工作上依然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笔耕不辍。还有,他的“矿工安全心理系列”目前正在《现代班组》杂志上连载,自7月份开始至2008年2月份止,每期一篇。

    是的,农民出身的王传钧尽情地用文字在煤海矿山高歌猛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山东济宁矿业集团企宣方面不可或缺的人物!尽管目前的时机尚未成熟,尽管现在的他还很年轻,尽管他的才华还未完全施展,但他坚信:那一天已不再遥远!



 

本网通讯员:吕静娟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吕静娟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