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俊散文:涨 水 | |||||
煤炭资讯网 | 2007-9-1 12:08:39 局矿快报 | ||||
重煤松藻煤电电视台 民国六年的某一天,茫溪河发大水。洪水上了公路,也进了房屋,直淹至老屋半墙高。听上了年纪的人讲,茫溪河里出了蛟龙。为了不让蛟龙兴风作浪,时夜,电闪雷鸣,由雷公镇住它,一路将它送入大海。 传说亦真亦假,不可全信,但川西江河纵横密布,水系发达,江河里每年都要发大水却是人所共知的事。每到夏季都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先是久晴不雨,继而暴雨成灾,一夜之间,河水陡涨,河面骤然展宽。浊浪滔天,洪水浩荡,随同山水不时从上游飘来几只鸭子、一匹牲畜、一截木材、一艘小船,不定就有人跳进浑浊的水流,迎着这些目的物,将其拖上岸来,于是,他便成了这些物品的主人。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三五成群,结伴横渡,他们下水不是为了贪财,纯粹因一时性起,到水中表现自己高超的游泳技巧和过人的勇气。记得有一年,岷江里发洪水,我们几位同学相约江边,准备渡江,结果一行人顺着湍急的江水飘流了三十几华里才上得岸来。当时,我们每人除了一条游泳裤外身无长物。不得已,只好到公路上爬货车返回。 暴雨连降,山洪泛滥,沿河的许多水库、渔塘纷纷决堤,河里到处飘浮着成堆成团的绿色水葫芦,河里的鱼虾也比往常多,于是忙坏了许多捕鱼人:搬鳟的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扛着鳟,提着笆笼,找水势平缓的回水沱下鳟。搬鳟的并不孤独,他的身旁往往有几位手持鱼杆的垂钓翁以及一堆围着看热闹的人。印象中,最为有趣的是看人搬鳟。随着搬鳟人一手一手的拉动鳟绳,鳟网渐渐露出水面,在网底即将脱离水面瞬间,围观的一干人的心也随着网中的鱼虾跳动,待鳟网完全呈显在人们眼前,而网中恰好又有许多鱼在跳动,亦或网中有平常不太容易见着的好鱼种或是一条大鱼,围观人群中便会发出一片赞叹,那神情仿佛是自己捕获了这些鱼。在替搬鳟人高兴的同时,人们也没忘了给垂钓者鼓劲。倘若谁的浮筒在动,总有人及时地大声提醒垂钓者,要是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无论大小,也定能博得一片欢呼声;撒盖网的、打虾耙的,则用绳子将笆笼捆在腰上,沿着河岸溯流而上,专找水草多的地方下网、打耙。用这种方式捕鱼,收效往往不大,但若是运气好,也能获得意外之喜。 天上下着暴雨,村民除了冒雨去察看自家的秧田或到自留地里摘一些蔬菜做饭外,一般是不会出门的;河里涨了大水,渡口封渡,对岸的村民无法过河,镇上极少有菜卖,除了如注大雨,街上难得见到一个人影,小镇显得格外寂静。闲着无事的人们,三三二二聚在一起,或打牌下棋,或说古论今,借此消磨时间。不知是谁家主人,忽然觉得该做点什么,便刷缸泡豆,清洗石磨。这一来,许多人又离开牌桌、棋盘聚集到石磨旁。于是,大石磨响声不断,石磨旁的笑声也就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