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精品一级影院在线播放,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dfn id="by97i"></dfn>

  • <output id="by97i"></output>

    ?


     首  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記者新聞敏感的養(yǎng)成

    煤炭資訊網(wǎng) 2011-5-21 17:21:00    寫作

      ● 袁翠云
      敏感,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新聞敏感,是指新聞工作者的感官對新聞事實所蘊涵的新聞價值的敏銳感知能力。記者能否在采訪瞬間或極其短暫的時間內,完成新聞的發(fā)現(xiàn)、判定,主要取決于記者的新聞敏感。西方新聞界通常稱新聞敏感為“新聞鼻”,我們也常將新聞敏感稱做“新聞眼”。從某種程度上說,新聞敏感是記者的基本功,是精品力作的源泉。新聞記者如何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新聞敏感呢?

      培養(yǎng)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人們對自己所不認知的事物、現(xiàn)象所產生的新奇和感興趣的心理沖動。記者是社會活動家,記者的好奇心是激發(fā)新聞敏感、捕捉新聞事實的動力。一個好奇心強的記者對周圍的事物總有一種新鮮感,喜歡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路開闊,善于比較和推理,總想刨根問底,把問題搞個水落石出,許多好新聞就是這樣被發(fā)現(xiàn)和捕捉到的。1983年5月,大眾日報記者何榮德,在定陶陳集公社中沙海大隊社員馬新蓮家采訪,發(fā)現(xiàn)廚房里擺著8種鐵鍋,他頓時眼前一亮,新聞敏感頓生。一篇《如今馬新蓮家有八種鍋》的消息很快脫稿。作品以小見大,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生動感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位上海的讀者評介說:“作品在即使是一般人看來實屬平常的鐵鍋、鋁鍋、高壓鍋中,也能奏出興趣盎然、悠揚動聽的美妙樂曲。”
      記者最忌麻木不仁,目空一切,似乎對什么都司空見慣,毫無興趣,好新聞就是擺在面前,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穆青同志認為“少見多怪”也是一種新聞敏感的表現(xiàn)。他說,當記者就應該“少見多怪”,遇事多分析,多追問。

      勤捕捉靈感
      靈感,是記者在工作經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由于受到某種信息刺激和啟發(fā)突然閃現(xiàn)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有人將這種靈感現(xiàn)象稱為頓悟,就是忽然之間,閃過一種念想,腦際開了一扇亮窗,猶如置身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記者處于靈感開啟之際,注意力高度集中,瞬間即逝。靈感來去匆匆,來得突然,消失得迅速,往往消失之后,苦思冥想再也想不起來。所以,記者要隨身攜帶記錄本,一旦靈感出現(xiàn),便立即記錄下來,千萬不要偷懶,也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靈感源自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而,記者對某一新聞現(xiàn)象或新聞事實,要深入思考,仔細耐心地研究,探究事實的來源,事實的現(xiàn)狀和事實發(fā)生所帶來的結果,甚至聯(lián)系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在普通的事實中,發(fā)掘出非一般的靈感,在一般的事件中,透視新穎的、獨到的、具有規(guī)律性的見解。俄國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說過:“靈感是一位客人,他不愛拜訪懶惰者。”蘇聯(lián)著名畫家列賓也曾說:“靈感是對艱辛勞動的獎賞。”
      2009年底,東明電視臺一名記者去縣檢察院采訪由縣領導參加的年終總結會。會議平談而無新意,記者正在為發(fā)稿而犯愁,中午在飯桌上,檢察院一名工作人員無意中說,前不久,檢察院人性化辦案,對三名違法較輕且悔過態(tài)度較好的高考準大學生免予起訴,這名記者頓發(fā)靈感,窮追不舍,很快采訪寫出《寬嚴相濟  彰顯人文關懷》一稿。稿件播出后引起較好反響,并在省市新聞獎評選中獲獎??梢?,眼勤、口勤、腿勤、手勤是靈感產生的基礎。

      培養(yǎng)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學研究表明: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尤其是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轉化,是養(yǎng)成新聞敏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新聞敏感的養(yǎng)成,是記者對各種有關事物進行注意的結果。
      綜合素質較高的記者,無論是工作,還是休閑,都會有第六感觀,也就是新聞嗅覺或新聞感觀,像雷達一樣全天候開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切信息都逃不脫他的眼睛,一切信息都會經過“新聞篩”的挑選和過濾,一旦有新聞活魚觸網(wǎng),無意注意會立即調動有意注意的神經,對新聞事實進行搜尋、捕捉、加工、外銷。無意注意是獨立工作的記者新聞敏感的起點和基礎。沒有這一步,一切便無從談起。有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新聞記者對有預定新聞線索的采訪,需要集中意志,克服困難和排除干擾,達到一定的目的,這便是記者有意注意的體現(xiàn),就像打仗一樣,選定攻擊目標之后,集中力量全力攻克。由此可見,有意注意是新聞敏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主要構架。
      但是,一名記者新聞敏感素質的高低,主要表現(xiàn)在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事物新聞價值判斷的精確程度上。如果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之后,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不值得報道,就是報道新聞價值也不大,那就失敗了,證明這個記者的新聞敏感不強。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的速度,是衡量新聞敏感強弱的重要尺碼,新聞敏感的學問主要表現(xiàn)在這個轉化速度上:不該轉的草率轉了,表現(xiàn)為“神經過敏”,結果是勞而無功;該轉的沒有轉,會喪失機遇漏掉新聞,表現(xiàn)為麻木遲鈍,是失職的行為;該轉的認識遲、反應慢,也是記者新聞敏感差的表現(xiàn)。

      培養(yǎng)博學的習慣
      一名博學多識的記者和一名知識貧乏的記者,在發(fā)現(xiàn)和判斷新聞價值方面,往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博學多識、經驗豐富的記者,能夠及時、敏銳地從采訪中判斷出哪些是有價值的材料,哪些是沒有價值的材料,并能根據(jù)對方的談話,觸類旁通,將采訪引向深入。知識貧乏、經驗不足的記者,采訪對象說這個你不懂,說那個你還不懂,就很容易造成“話不投機”的冷場和尷尬,又容易使有價值的新聞礦材流失。實踐證明,好的新聞作品,是記者知識、素養(yǎng)、敏感的產物和體現(xiàn)。如果知識貧乏,政策素養(yǎng)不高,寫作技巧再高,也只能做為文字匠,而成不了名記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記者的新聞敏感同記者的知識素養(yǎng)水平是成正比的。
      一般來說,記者應具備的知識素養(yǎng)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1.基礎知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理論,是一名記者主要的、基礎性的知識框架,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什么時候也不會過時的。與此同時,要及時學習和補充新政策、新知識,這是記者發(fā)現(xiàn)與評判新聞的一把“尺子”,只有心里常裝著這把尺子,記者面對紛繁而多彩的世界才能心中有數(shù),才能敏感頓生,否則,對有價值的新聞,只能是視而不見,或者不問新聞事實有無價值,憑空亂抓一氣。
      2.專業(yè)知識。除傳統(tǒng)的新聞理論外,新聞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像新聞心理學、新聞人才學等,也應該懂得一些。
      3.一般知識。記者是雜家,對文化科學知識,如文學、語言學、史學、地理、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法學、軍事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以及體育、音樂、天文、醫(yī)學、生物、網(wǎng)絡知識等也要有所知曉。
      新聞敏感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機靈者的偶然發(fā)現(xiàn),也不是靠從新聞學堂現(xiàn)學現(xiàn)賣,而是靠記者在日常的實踐中,自覺訓練,長期積累,長期培養(yǎng)得來的。俗話說“吹盡黃沙始到金”,只要我們用心學習,精心研究,勤奮工作,新聞敏感這棵大樹就會悄然興起,并能根深葉茂。
     ?。ㄗ髡邌挝唬簴|明縣廣播電視局)



    來源:青年記者      編 輯:一帆
    聲明:本網(wǎng)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wǎng)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wǎng)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wǎng)(www.ducatiukracing.com)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否則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wǎng)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wǎng)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wǎng)原中國煤炭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