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精品一级影院在线播放,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dfn id="by97i"></dfn>

  • <output id="by97i"></output>

    ?


     首  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眼見不一定為實

    煤炭資訊網 2011-5-21 17:25:06    寫作

      ● 吳永亮
      新聞的最大魅力緣于真實,新聞離開真實一切都為負數(請注意不是為零)。這就要求記者、通迅員一定要深入新聞發(fā)生現場,多看、多聽、多記,還有多思(分辨真?zhèn)危稍L第一要務就是看。
      筆者依據多年讀報經歷,可歸納出眼見后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眼見為實,二是眼見不為實,三是眼見不知哪個為實。

      眼見為實
      要想新聞百分之百做到真實,永久真實,媒體的記者、通訊員必須在采訪中做到慎之又慎,不僅身到,關鍵還在于眼到、心到、腦到,要甘于吃苦,要全方位進行調查,這樣才能采訪到第一手鮮活的材料,才能保證新聞永遠立得住、站得穩(wěn)。
      這里需要強調,眼見過后一定要深入調查,不能憑眼見這一點就做出判斷。因為眼見的“實”可能隱藏著很多“假”。特別是看到別人是這么寫的就拿過來使用從而成了以訛傳訛了。
      2008年1月3日的《華商晨報》報道:從1月1日起,由國家標準委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fā)布的《小麥粉饅頭》國家標準正式開始實施。在感官方面要求饅頭形態(tài)完整和美觀,應該是圓形或橢圓形,沒有褶皺、斑點,氣味有小麥香。當日新華網根據這一報道發(fā)表了時評《請給“方饅頭”留條活路吧!》。同一天,國家糧食局表示,饅頭形狀純屬無稽之談。1月7日,《中國新聞出版報》發(fā)表《時評晚發(fā)一天又如何》,告誡編輯要對媒體報道進行甄變,不能人云亦云。
      過去,宣傳一個典型,特別是重大典型都需要半年以上時間進行反復核實,以免造成典型站不住腳、群眾反感。
      就拿《雷鋒日記》來說吧,其中有一個《雷鋒送月餅》的故事,原來是這樣描寫的:八月十五,一輪明月高掛中天,連隊俱樂部里傳出了《良宵》一曲,雷鋒手捧月餅,不由得兩行熱淚滾落下來……
      雷鋒送月餅確有其事,但俱樂部傳出《良宵》一曲卻是虛構的,調查組問遍了全連每一個戰(zhàn)士,不僅沒有一個會演奏《良宵》的,而且連《良宵》是個什么樣的曲子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于是在后來的報告和報道中,便取消了《良宵》一曲的描寫。

      眼見不為實
      2002年3月18日,《中國青年報》刊登沈河撰寫的《張海迪的座位在哪里》,現摘取文章中有關片段:
      張海迪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同時也是一名殘疾人……張海迪來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時候,我從新華網上見到一張她參加開幕式的照片。
      ……因為沒有固定座位,張海迪不得不和坐在過道邊上的一位女同志共用一張寫字臺。輪椅緊挨著那位女同志的座位,顯得很局促,兩個人擠在了一起。
      就是這樣一張照片,使我感到詫異:人民大會堂怎么沒有殘疾人的專用座位呢?
      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關心,渴望與他人獲得平等的權利和待遇。然而,他們要得到這些,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汗水,甚至淚水……她作為中國殘疾人的代表,在政協(xié)會上應當有一個專用的座位。
      文章根據新華網上一張照片,由張海迪個人引申到全國6000萬殘疾人,該文立意深刻、旗幟鮮明、由點到面、由小到大,給人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感覺。沈河僅根據一張照片就發(fā)出如此重大感慨,本來令人欽佩,但事隔兩天,《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人民大會堂管理辦公室來信《人民大會堂設有殘疾人設施》,來信說:
      ……2000年,在改造萬人禮堂時,經與殘疾人聯合會交換意見,在禮堂一層安裝了8套殘疾人專座……至于張海迪委員的座位安排在哪里,則完全是會務部門的事情,而不在于大會堂里有無殘疾人專用設施。
      來信最后說:
      貴報作為一張有全國性影響的報紙,一向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歡迎和關注。作為貴報的忠實讀者,我們衷心希望貴報在今后的報道和評論中能夠始終秉持公正的原則,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從來信中不難看出,人民大會堂管理辦公室的憤慨之情溢于字里行間,但還是表現得非常理智和克制。《中國青年報》刊登人民大會堂來信,竟然沒加一字一句編輯按語,而且將來信刊登在8版右下角,這也看出報社無奈。但明眼人對此都能心知肚明。

      眼見不知哪個為實
      當一個新聞人物或新聞事件發(fā)生后,各路記者會蜂擁而至,隨后相關報道會一股腦地撲向讀者。然而有時候,由于各路記者選擇角度、采訪深度、撰寫高度不同,于是出現不同版本,結果讓讀者不知哪個為實。
      2008年8月15日,我國女子舉重隊員曹磊一舉奪得75公斤級北京奧運會冠軍,但最后一次挺舉159公斤(本意想打破總成績世界紀錄)沒能成功。圍繞這一事件,《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在8月16日都做了報道。
      《大眾日報》題目:
      在最后一次挺舉試舉前,曹磊才得知母親已去世,杠鈴剛提到胸前就掉了下來——
      “我分神了,在想著媽媽……”
      《齊魯晚報》題目:
      最后一舉為什么失敗
      曹磊:想起了剛去世一個月的媽媽
      《山東商報》題目:
      這塊金牌讓我們淚如泉涌
      曹磊賽后方知母親去世
      從《齊魯晚報》標題中看不出曹磊是何時知道母親去世的,但文中作了簡要介紹:
      ……馬文輝從曹磊父親處得知她母親剛剛去世的噩耗是在奧運會參賽名單公布后,告訴不告訴正在專心備戰(zhàn)奧運的曹磊,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
      曹磊的父親說:“隊里決定。”
      馬文輝,這個山東男人在想了又想后,決定告訴曹磊。
      曹磊幾乎蒙了。她蹲在訓練臺前,泣不成聲。旁邊的隊友,陳燮霞、劉春紅……所有人都落了淚。
      從《齊魯晚報》報道中可以推算出,曹磊得知母親去世消息是在比較早的時間段里。綜合起來看,《大眾日報》說曹磊是在比賽最后一次挺舉前才得知母親去世,《齊魯晚報》是說在較早的時間就知道了,《山東商報》說賽后才知道。
      面對如此這般的新聞報道,讀者看了三張報紙真不知哪個是真,也許都不真實。曹磊要是看到2008年8月16日這三張同城報紙,不知又要有多少次杠鈴從胸前滑落。
      記者啊,編輯啊,你可要三審而后發(fā)?。?br />  ?。ㄗ髡邌挝唬荷綎|省新聞出版局)



    來源:青年記者      編 輯:一帆
    聲明:本網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www.ducatiukracing.com)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否則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本網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原中國煤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