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聞:植根煤炭行業(yè) 深耕煤礦文學 | |||||||||||
陜煤文學“三劍客”現象綻現 | |||||||||||
煤炭資訊網 | 2011-8-3 6:38:26 頭條 | ||||||||||
作者系著名女作家、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陜西文學界》主編
陜西是文學大省,曾出現過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這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也出現過很多在文壇
陜煤“三劍客”現象的出現,源自煤炭行業(yè)這個文化積淀很深的領域,有人認為煤炭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文化素質較低,文化水平不高,事實上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徹底的改變,煤炭行業(yè)作為我國基礎能源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素質已大幅提高。近年來,包括煤炭行業(yè)在內的整個社會對煤炭文化、煤炭文學和煤炭企業(yè)文化建設都刮目相看,那么陜煤文學“三劍客”現象也就應運而生了。 陜煤文學“三劍客”年齡分布在50、60和70年代,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對煤炭行業(yè)的熱愛和對煤礦文學的執(zhí)著,這個過去的艱苦行業(yè),現在國有大礦已實現了機械化開采,工人勞動強度大幅減輕,煤礦工人的待遇也大幅提升,煤礦文學創(chuàng)作也從過去關注生存現狀的嚴酷到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思想的變遷,并思考道德與人性等深層次問題。
陜煤文學“三劍客”是一種文學現象,更是一種煤炭人自我進行文化建設的標志,在這個被稱為“烏金”行業(yè)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在挖掘深埋在煤礦人心里的“烏金”,他們的出現已越來越受到煤炭行業(yè)和社會各界的矚目,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為煤炭行業(yè)文學創(chuàng)作增加新的活力。
將“光明使者”進行到底 楊智華 對一個文學追夢者來說,正確選擇確定反映對象及長遠目標并為之不懈追求,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著名知青作
1998年,我的第一個反映國有煤企改革的中篇小說《礦長的上午》在北京《陽光》文學期刊發(fā)表并獲得該刊首屆“陽光文學獎”,該刊還連發(fā)多篇評論文章,引發(fā)了全國性的反響,也引起文壇關注。陜西省作協(xié)讓我在會員大會上作該小說創(chuàng)作經驗談。與會文學界領導和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作品為相對貧乏的陜西工業(yè)題材創(chuàng)作增添了喜人的亮色。陜西省文聯還因此授予我德藝雙馨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稱號。次年,另一個反映煤礦退伍兵生活的中篇小說《第二次軍禮》也獲得陜西省地市文藝期刊優(yōu)秀作品獎。
2003年,由《美麗的遭遇》、《那礦、那路、那葡萄架》、《戲迷人生》等6個煤礦題材中篇小說構成的《礦長的上午》一書由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此書獲得第二屆銅川文學獎,成為煤城銅川和陜西文學界第一部煤礦題材中篇小說選集。
2007年,我的散文作品集《走馬千秋雪》被列入銅川市文化強市文學精品工程,并榮幸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該書的“煤海漁歌”一章是魂魄所在,其中收入的抒寫著名作家路遙下礦創(chuàng)作情況的長篇散文《平凡的世界出煤?!?,在中國煤炭報等報刊發(fā)表后,也曾產生過廣泛的反響。對我的煤炭文學追求,許多文學前輩和老師都曾熱情鼓勵,著名作家、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趙熙專門題詞“光明使者”;著名作家、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陳忠實當面教誨,寄予厚望;著名女作家、陜西省作協(xié)秘書長王芳聞等領導都寄予關注和鼓勵。陜西煤業(yè)化工集團和銅川礦業(yè)公司的各級黨政領導和朋友都對我的創(chuàng)作給予理解和支持,《中國煤炭報》、《陜西工人報》等媒體也對我的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了報道,這使我進一步堅定了走煤炭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信念和決心。
2010年,我在遭遇車禍、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毅然告別了報紙編輯崗位和繁華的城市,來到了地處遠郊的鴨口煤礦開始了完成煤礦“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之旅。這里是路遙《平凡的世界》的孕育地,井上井下,曾經留下了路遙深入生活的動人身影。我決心扎根在煤礦生活的沃土中,不羨紅塵富貴,甘于落寞苦行,執(zhí)著“愚人”事業(yè)。發(fā)揚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的執(zhí)著拼搏精神,努力創(chuàng)作出無愧人生、無愧于礦工兄弟的優(yōu)秀力作,用躬耕苦行,將“光明使者”的神圣使命和責任進行到底。
楊智華,又名楊治華,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文聯、作協(xié)會員,陜西省文聯第二屆德藝雙馨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發(fā)表出版作品逾百萬字。長期任《銅川礦工報》編輯,現為陜西陜煤銅川礦業(yè)公司鴨口礦黨群工作部部長。創(chuàng)作方向以小說為主。 緣分與責任 王成祥 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而我則是在共和國最困難時期出生,在饑餓中成長起來的,在我的成長記憶里,農民
王成祥,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會員、銅川市作協(xié)理事、中國作家雜志簽約作家、陜西煤炭建設公司宣傳干部、榮獲首屆中國煤炭系統(tǒng)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中國煤礦烏金提名獎,銅川首屆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稱號等。創(chuàng)作方向以小說、報告文學為主。
為什么寫和為誰寫作 張春喜 我從小就喜歡文學寫作,從初中就開始發(fā)表作品,高中畢業(yè)由陜西六位著名作家賈平凹、路遙、杜鵬程、胡
從創(chuàng)作伊始,我就在思考為誰寫作的問題,這不是一個高深的問題,但是一個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我大學畢業(yè)后才確定我的寫作方向是為農民和工人寫作,因為農民在我心里,工人在我身邊,工農作為最基層的勞動者,受到我的尊重、理解和書寫。
城市的喧囂一度讓我迷失,面對北京的高樓大廈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寫不出東西。我不知應該歌頌還是批評,盡管這兩項都可以去做,但這已經有很多人去做了,我的靈感在哪里?我的創(chuàng)作源泉在哪里呢?。
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15年之后,我選擇回到陜西,當我看到西安城墻之時,再次游覽兵馬俑之后,我想我終于找到了我的根。每天上下班時看到城墻,是對我靈魂的安慰,陜西,是我寫作靈感的源泉,是我進行創(chuàng)作的精神動力,黃土高原的關中渭河流域,是我情之所系、根之所在。
在煤炭行業(yè)里,大部分礦工都來源于農民工,包括大部分干部都來自農村,他們的奉獻精神令我感動,盡管他們也有怨言,也有不滿,可是誰沒有呢?世界就是在矛盾中前進的,沒有矛盾就沒有進步,他們不從事礦工工作就會失去獲得較為豐厚報酬的機會,獲得這個機會就要深入地下,付出比其他工種更為艱苦的努力,而且這種工作的風險遠遠大于其他工種。都是人,將心比心,他們是可愛的,他們是值得書寫的,因為與煤相比,生命的價值遠遠大于煤炭,在煤炭發(fā)光的時候,也是礦工的生命在發(fā)光。
我所關注的人群,都屬于勞動者群體,都是最基層的普羅大眾,我認為文學就應該為最為廣泛的人民大眾所寫,只有為人民大眾的文學,才能為人民大眾所喜愛,我堅持我的大眾文學創(chuàng)作路線,相信會得到廣大勞動者群體的支持和喜愛的。
在我將發(fā)表過的作品給原型人物看的時候,他高興地拿回家去給老婆孩子看,還把那份復印件一直保存著,我想不止我的心得到了撫慰,那些作為我作品中的原型人物也十分高興,因為他們從中看到了活生生的自己,有人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寫成文字,那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我從他們的歡樂中看到了為大眾寫作的意義遠比臆造要有意義,這更堅定了我為大眾寫作的信心。
當然,我是一個科班出身的工農題材作者,不同于那些完全從農村和工礦走出來的作家,我的視野和角度在注重現實問題的同時,更關注如何解決民間的疾苦;在關注礦工奉獻的同時重點探索造成某種困難的原因,更加關注人情、人性,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文學批評者的責任和義務。
我從民間走來,我歌頌民間的美好,書寫民間的疾苦,我贊美著,吶喊著,前行著。
張春喜,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發(fā)表文學作品300多篇;在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文學評論10余篇;曾獲得第四屆新加坡大專文學獎、“神華杯”第六屆全國煤礦烏金獎等文學獎勵30余次,作品被選入多個選集,主編圖書4部。現在陜西煤業(yè)化工集團公司工作。創(chuàng)作方向以小說、詩歌、文學評論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