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來苦練基本功 ——參加湘煤集團公司第5期通訊員培訓學習有感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1-9-21 16:01:21 寫作 | ||
9月15日至17日,湘煤集團公司舉辦第5期通訊員培訓班。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意義深遠的培訓班學習,作為基層一個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通訊員,加強新聞理論寫作和新聞攝影都是必修課。在這三天的培訓學習班中,我從頭到尾認真聆聽了《湖南日報》孫振華、姜貽斌、沈德良、韓世祺、新華社丁文杰等五位老師新聞工作知識的講課培訓,感覺收獲頗豐。 在一個企業(yè),新聞宣傳是把雙刃劍,代表著企業(yè)的軟實力??梢怨奈枋繗?、振奮人心、幫助企業(yè)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關系,我們從事宣傳工作的人一定要牢固的樹立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同時也要有意的培養(yǎng)自己的吃苦意識。 作為一個通訊員,這些年來對于消息、通訊的寫作有些認識與領會,而通過《湖南日報》的資深編輯孫振華老師講得很細,也很實用,針對煤炭行業(yè)甚至是公司新聞的寫作,以事例都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有一些在我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們也有針對的做了分析。比如在新聞通訊稿的寫作中,我們深入一線采訪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原始材料,非常的生動具體有活力,但在形成文章的時候,有時卻不太懂得如何取舍,這樣造成篇幅太長以至于成了材料的堆砌。孫老師與新華社丁文杰老師,他們很形象的用一串珍珠來做了比喻,材料取舍的原則是根據(jù)文章的中心思想來定的,再好的材料如果不能最突出的展示文章要表現(xiàn)的題材,就象是一串均勻的珍珠里突然多了一顆很大的珍珠,不協(xié)調(diào),再不舍得還是要果斷丟棄。一些采訪的技巧也非常的實用:比如在采訪時,如何巧妙的把話題引到自己的目標上;在遇到不健談的被采訪對象時如何仔細觀察和通過旁人得到資料;采訪的時候盡量記錄被采訪者的原話以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不同個性的人物;以及寫事件通訊時如何抓住關鍵性的場面突出主線等等。 讓我們這些通訊員倍受感動的一個細節(jié)是《湖南日報》攝影美術新聞部韓世祺老師主講的《新聞攝影講座》,他講的新聞攝影的思想性、瞬間性及如何抓拍攝好的新聞攝影作品等等,都作了細節(jié)的剖析與講解通俗易懂,緊扣心弦讓人受益頗多。他說,“不被對象打動的攝影者不是好的攝影者”,我的理解是要打動別人,必須先打動自己,除了練習攝影技巧,還要對拍攝對象多投入感情才能出好的新聞攝影作品。但韓老師的行動表現(xiàn)出了一個新聞攝影記者高度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字斟句酌的細心,這樣的敬業(yè)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基層通訊員學習的,我們的稿件是必須經(jīng)得起考究的,因為稿件一旦見報、上網(wǎng)我們就必須對每一個字負責任。這不僅僅是新聞宣傳的技能和水平問題,更是在考驗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意識?!逗先請蟆吩u論部主任沈德良老師主講的的新聞時評,為我們這些通訊員寫言論時評打開了另外一扇門,從中受益匪淺,為我們寫好時評稿件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與技巧。 最讓人好生感動的是集團公司黨委為這些通訊員一個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讓我們認識更多的同行朋友,而且是更深層體會到了新聞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提高自信能力與信心。集團公司內(nèi)各單位10多名基層通訊員在臺上的寫作經(jīng)驗交流發(fā)言材料,分別暢述了他們在寫作上的一些真實感受與心得,讓我們好有感慨,多看、多寫、多練,把自己的新聞稿件寫好寫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好稿子是你幫了編輯的忙,差稿子是編輯幫你的忙。在投寫稿子中,要想編輯老師慧眼識“珠”,那么你的稿件首先是“珠”,而且要是好“珠”。你會欣喜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提高,然而最重要的,我們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沉下心來,苦練基本功,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練成的。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我們在新聞工作上采訪、寫作的過程是辛苦的,也許投稿之后只是石沉大海,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xù)努力,真正扎實基本功,相信會看到夢想開花的美麗。通過主次學習,我決心更要把稿子寫好,在質(zhì)量與數(shù)量上都要有個躍升。為企業(yè)的鼓與呼高唱企業(yè)發(fā)展主旋律,一步一個腳印在筆耕上多耕作幾道足跡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