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精品一级影院在线播放,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dfn id="by97i"></dfn>

  • <output id="by97i"></output>

    ?


     首  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到世界最高的煤礦當“狼人”

    煤炭資訊網 2012-2-6 18:16:34    頭條

    2011年11月底,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了“尋找感動山東能源省外創(chuàng)業(yè)者媒體采風”活動。筆者從山東跋涉數千公里,來到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木里煤田的江倉地區(qū),去探訪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煤礦——娘姆特煤礦。

    深入“狼窩”去探險

    2011年11月29日早7點,筆者從西寧出發(fā),目標直指海拔3850米的青海江倉礦區(qū)。

    在路上,沿途的秀麗風光讓大家興奮不已。雪山、牦牛群,偶爾看到幾個騎摩托車的藏族同胞,一切都讓我們感到新奇。

    早就聽說江倉在藏語里被稱作“狼窩”,大家既興奮又有點擔心,有人則開玩笑地說道:我們是深入“狼窩”去探險,也去當一回“狼人”。

    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上升,大家都不同程度地昏昏欲睡,輕微有些頭痛。司機師傅告訴我們,那一段路海拔4100米,在不知不覺中睡著就是高原反應的表現。

    在經過砂石路、盤山路的顛簸后,我們終于到達了江倉礦區(qū)娘姆特煤礦。一看時間,已經到了中午12點40分,從西寧與娘姆特煤礦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卻走了6個多小時。

    在到達娘姆特礦辦公區(qū)時,筆者不禁對“娘姆特”三個字心存好奇。“這是共享共榮的意思,就是三家企業(yè)合作共享共贏、共同發(fā)展。”剛進入江倉能源娘姆特煤礦辦公區(qū)時,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一陣寒暄后,在礦上領導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井工建設現場采訪。由于走路有些快,筆者明顯感到有些心慌,采訪時大腦反應有些遲鈍。礦工們趕緊提醒說:你們來到這兒,血液里的氧氣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走路時不能太快,否則會受不了。

    筆者不禁疑惑,這里海拔這么高,低壓缺氧、高寒凍土、紫外線強,他們在這里能受得了這苦嗎?在這開礦能行嗎?

    采訪時得知,江倉地區(qū)植被稀少,含氧量只有內陸地區(qū)正常含氧量的63%,人體大腦及中樞神經長期處于供氧不足狀態(tài),這對礦井職工智力發(fā)育發(fā)展影響較大。

    娘姆特礦井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凍土中所建設的第一對礦井,這里一年有半年下雪,冬季氣溫最低達到零下38攝氏度,高寒濕地存在著地下永凍層(24米到88米)。

    這里被稱為“狼窩”,可想有多么荒涼!職工張玉強苦笑著說:“剛來的時候,什么都沒有,再加上高原反應,我們當時只能喝雪水,吃夾生飯,由于低壓,開水到75度就沸騰,面食根本蒸不熟,而且在高原體力要下降40%,可想環(huán)境多么惡劣。”

    很難想象,他們怎么克服高原凍土問題。因為,一般的鉆機在這里根本不管用,由于沒有高原型發(fā)電機,只能使用柴油機發(fā)電,再加上缺氧燃燒不充分,低溫能把柴油凍透,機器無法運轉。

    不輸氧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在娘姆特煤礦采訪的整個下午,我們都感到頭痛欲裂,太陽穴漲疼,嘴唇都變成了紫色,呼吸起來有些急促,感覺像喘不過氣來。

    一開始都很興奮的我們,很快就如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下來,一個個都提不起精神。大家都相互開玩笑說:“如果不輸氧,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一名記者由于經過幾個小時的采訪奔波,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血壓升高,渾身無力,不得不一邊輸液,一邊吸氧。在吸氧期間,這位記者還采訪了當地的一名醫(yī)生,醫(yī)生告訴他:剛來的時候,山東人都不適應,別說工作,就是待著都受不了,而在這工作就如同在內陸地區(qū)背著兩袋面一樣,如果走路太快,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和頭痛。

    我們不禁為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精神所感動!我們只在這待一下午,而來自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的14名建設者,有的已經在這里待了五年,而且還要開礦!

    娘姆特煤礦經理助理趙連文的感受尤為刻骨銘心,他是最早一批來到江倉的,而且一待就是五年。“剛來的時候我們住的是帳篷,風沙滿天飛,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連個廁所都沒有,后來,我們建起了彩板房,條件漸漸好起來了”,趙連文告訴我們,“對于外地人而言,長期的缺氧環(huán)境,會讓人免疫力下降,千萬別感冒,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走路也不要太快,否則就會喘不上氣來,太陽穴會漲得很痛。”

    在高原,想念親人的日子是最煎熬的,而這些肥礦人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但他們卻從未退縮,只有堅強地“忍受”。

    2010年4月,趙連文的姥姥去世,姥姥一手把他帶大,感情很深。他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卻不敢在妻子面前表現出痛苦,第二天還要正常工作。趙連文向筆者講述的時候,眼角濕潤:“當時恨不得長雙翅膀,去見老人家最后一面。”

    礦工們跟我們談論最多的是“寂寞”。按照公司規(guī)定,每人每年只有一次探親假。

    “因為父母、妻子和孩子都在山東老家,一年基本上也就能見一次面,所以最想家人。每年回家探親,我們最想做的就是多陪陪老人、陪妻子和孩子。”他們說。

    礦工高濤心懷愧疚地說:由于在外工作,和家人見面的機會少了,每次打電話回家,女兒都不愿意接電話,因為女兒常說“你又不回家,我干嘛接你的電話”。

    高原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并沒有把肥礦人嚇走。我們不禁感嘆:肥礦人到這里的第一年,娘姆特煤礦的煤產量就超過100萬噸,超過前三年產量的總和。

    我們在露天煤礦采訪時看到,十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熱火朝天地挖著地下上的“烏金”,運輸車源源不斷地把煤從坑口運到煤場,再從高原運到內地。

    江倉能源公司副總經理楊凱告訴筆者:“讓我們欣慰的是,山東能源肥礦集團入駐青海江倉能源后,把安全質量標準化理念帶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礦井,改寫了多處高原建井的安全標準化規(guī)程。”

    尹新是娘姆特煤礦的技術骨干,一些企業(yè)想高薪聘請他,他斷然拒絕,尹新說:“我雖然已經在高原上待了五年,對高原建礦有了豐富的經驗,但我還是山東肥礦人。”

    為了讓礦工在工作之余舒緩壓力,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疲勞感。礦上建起了氣膜建筑增壓系統(tǒng),并在每個房間安裝了氧氣排氣口。據了解,全世界只有25個這樣的系統(tǒng),可讓海拔高度降到3500米,有增壓增氧的作用。

    “現在,我們有了專門的食堂,菜譜都是按照山東的飲食習慣,各個房間不但通了電視、互聯(lián)網,而且通了暖氣,還蓋了澡堂。如果想家,我們就和家人網絡視頻聊天。”筆者來到職工張玉強的宿舍時,他正在電腦前和家人網上聊天。

    雖然在娘姆特煤礦只采訪了一個下午,但筆者的心靈一直被震撼著:扎根高原作貢獻的14名礦工是那樣令人敬佩,他們以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燃燒著雪域高原,為山東能源省外開發(fā)奉獻著光和熱。



    來源:大眾日報 陳貞彬      編 輯:一帆
    聲明:本網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www.ducatiukracing.com)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否則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原中國煤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