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來做人 勤奮敬業(yè)寫文章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2-4-28 16:19:52 寫作 | ||
每每我有文字作品發(fā)表見諸報端,不少朋友向我表示祝賀,我只是憨厚一笑,我知道我的寫作還需進一步跟進與加強。多年的筆耕寫作,使自己心中有些感悟,人不能太為了名利寫文章,寫東西就是自娛自樂,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寄托與寬慰,如果說寫東西是為了追名圖利,你的心就會好累好沉重過得不開心,人就要坦蕩笑逐顏開面對著自己的人生,“名利淡于水,事業(yè)重于天”。這樣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眼亮心明。今天我就想與各位同仁及通訊員來溝通交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淺談自己一些個人收獲與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從事寫作,要有吃苦精神
“心靜常歡樂,事順心舒暢”。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心態(tài)很重要,要有吃苦精神,而做煤礦企業(yè)的宣傳工作,更要有吃苦耐勞精神。這種吃苦精神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采訪要能吃得苦。不去深入采訪,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總是表面的東西比較膚淺?,F(xiàn)在不少人到基層,喜歡找被采訪單位要現(xiàn)成的資料,然后回去再顛三倒四地搞出個一二三,有的干脆生吞活剝,照葫蘆畫瓢,寫的東西總是干巴巴的,不見靈性,只見八股,成為官方“新華體”,缺少鮮活語言,雖然也有部分領(lǐng)導喜歡,但終歸不是自己的東西,更無風格可言。不深入采訪就得不到最鮮活的東西,深入采訪必須有吃苦的精神。 二是思考要能吃得苦。很多人都有這樣感受,同樣是一起去采訪,同樣寫一個內(nèi)容的文章,有的人寫出來的文章觀點新穎獨到,標題醒目奪人,而有的作品卻平平淡淡,這其中就有一個勤于思考問題。為選一個好角度,為有一個好標題,我常常夜不能寐,甚至走路都在想。先想一堆標題,然后按照排除法,逐一推敲,直到滿意為止。唐朝詩人盧延讓有詩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說的是煉字的苦。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與“敲”,以及后來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都是詩人煉字的苦。我們通常寫的文章雖然不是詩,但仍要講創(chuàng)意,講章法,同樣要謀篇布局,要精心提煉。這就要具備思考之苦的精神。 三是寫稿要能吃得苦。寫作是一項體力和腦力相結(jié)合的艱苦勞動?,F(xiàn)在我們的辦公方式,除了會議,就是落實,會議擠占時間,工作落實往往又被具體事務纏身,工作無巨細。我們到基層工作下礦就是大半天,各級領(lǐng)導身邊的工作人員深入各地往往也要好幾天,而辦公室工作是個大雜燴,應酬接待,面面俱到,對搞材料寫作和新聞信息工作的同志來說,想靜下心來寫點東西,實在是一種奢望。往往是在夜深人靜時,孤燈相伴,抓破腦皮。這就更需要有連續(xù)作戰(zhàn)的吃苦精神。 常言道: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則意志不能堅定;不如水,則目標不能曲達。吃苦可以培養(yǎng)人的意志,同樣只有堅定的意志,才有吃苦的精神。如果你想成功,那就準備吃苦吧,寫作是老實人的事情,不是買彩票,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二、寫作,要有吃鮮意識 信息宣傳工作,每天都在做,每天都離不開寫,為什么有的人見報率高?有的人百發(fā)難中一?這就有個技術(shù)問題(我不說技巧,因為有的人以為寫作可以投機取巧,其實“巧”字不容易玩好,搞不好就弄巧成拙)。寫作門道,僅靠吃苦下蠻力是不夠的,還要講究方法,力達事半功倍。 我在從事寫作中,一般是處理好兩種關(guān)系。一是“粗”與“細”的關(guān)系。所謂“粗”,就是抓住事件本身,及時發(fā)出報道,盡量快,不拖延,一些突發(fā)新聞和重大事件或會議,就要象傳達上級防汛指令一樣,快速、準確,及時,不過夜,迅速完成,盡早發(fā)出,以便讓上級或媒體及時得到最新鮮的消息。所謂“細”,就是對所掌握的信息或資料,要深入研究,提煉新意。比如我們寫完材料后,一般人可能隨手丟在一邊,沒有再仔細琢磨,其實,很多好的匯報材料,里面都藏有一定經(jīng)驗性的成分,只要看穿看透深層次的東西,就會寫出一篇不錯的調(diào)查報告或者經(jīng)驗性論文。 二是處理好“小”與“大”的關(guān)系。小,就是一般事務性的信息;大,指有份量的文章。一般來說,只有把一般事務性的信息寫好了,寫到得心應手、如“小菜一碟”的地步,才能把握和處理好有份量的大文章。寫好大文章,首先要有上頭條的意識。新聞界常說:“不怕抓牛毛,就怕抓頭條。”意思是說,報社編輯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可以壓得住版面的頭條新聞。只要你選擇的角度新,內(nèi)容新,一般都會被編輯看中。頭條新聞的確比較難寫,可是一旦采用,對某項工作就會產(chǎn)生更大的推動作用,甚至是社會影響。作為基層通訊員,雖然很難上頭條,但也應該有知難而上的信心,樹立寫深度文章、發(fā)頭版頭條的意識。 三、淡泊名利,要有吃虧度量
常言道:先做人,后作文。做人作文都要有修養(yǎng)。一個人寫點文章常見報,我們搞寫作的人,要保持清醒頭腦,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淡泊名利,冷靜對待。我們常說吃虧是福,這話一點不假,不要把寫作總在計較名利錢財上,要時常不滿足現(xiàn)狀地向前筆耕寫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在新聞宣傳寫作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種人打交道,這就需要我們善于處理好各種關(guān)系,要常懷感恩之心和超度情懷,來對待你的領(lǐng)導、朋友和同事、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為他人做嫁衣的編輯們。我的體會是,處理好三種關(guān)系很重要。 一要處理好與單位同事的關(guān)系。因為我們采寫工作信息、宣傳對象,首先是煤礦企業(yè)工作、煤礦人物事件,如果你能被你的同事從心里接受認可,你工作起來就如魚得水,有些熱心人甚至會主動為你提供線索和第一手資料。如果四處碰壁,遭遇冷眼,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不當之處,努力彌補不足,改善關(guān)系。比如在文章署名上,如果一篇文章寫作過程中包含同事的勞動成果,應該也把同事的名字署上,以示對合作者的尊重,必要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后面也未嘗不可,虛懷若谷,坦蕩無私,方顯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是要處理好與新聞單位的關(guān)系。相對新聞單位,我們都是通訊員,即便是特約記者,也要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尊重編輯的勞動。一篇稿子怎么發(fā),是否發(fā),何時發(fā),編輯部領(lǐng)導及老師自有安排。我們有些通訊員發(fā)稿心切,如果稿子被槍斃,不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而是自以為是,埋怨編輯。其實,編輯水平是最高的,他們看的稿子多,掌握的信息廣,他們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事物。有的事情在你單位也許是開天辟地,空前絕后,但在大的環(huán)境里,不過是浩瀚大海一束浪花,廣闊沙漠一粒飛沙。所以說,最基層的通訊員,最好是寫帶有經(jīng)驗性的東西,寫最普通感人的事跡,你的中稿率才會高,加上你行云流水的文彩,精致細膩的文筆,一定會得到編輯的欣賞。對待編輯的約稿或核實詢查文章內(nèi)容的電話,你一定要謙虛對待,認真配合。編輯千里之外來個電話,百忙之中QQ對話,表現(xiàn)出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核實文章的數(shù)字或者關(guān)鍵詞語,本身就是對我們作者負責,也是工作需要,我們不能有絲毫的煩躁和敷衍。編輯找你約稿,是對你人品和文筆的高度信任,更不能有絲毫怠慢和推脫。我每次接到編輯約稿后,就是再忙也會如期完成任務,直到編輯滿意,從來沒有拖延或推脫。 三是要處理好與同仁的關(guān)系。每個地方都有些舞文弄墨之人。人們都說文人相輕,而我覺得,應該是文人相親。同是“筆桿子”,是互相合作,還是勾心斗角?還是和為貴最好。和則兩利,斗則兩傷。同行之間應建立平等、團結(jié)、友愛、互助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進行一些材料交換、信息互通、經(jīng)驗互補,對于擴大報道面、開闊視野,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博學多問,要有通吃欲望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如果給學生一杯水,首先必須自己有一桶水。為文者亦然。只有不斷積累知識,提高修養(yǎng),才能思維敏捷,文彩飛揚。倘若知識面窄,孤陋寡聞,在采訪中就容易鬧笑話,在寫作中就有黔驢技窮感嘆。當前社會更需要“復合型”人才,又稱為”T”形人才,這是建立在廣博基礎(chǔ)之上的“一專多能”人才。橫,代表人的知識面要寬廣,覆蓋領(lǐng)域要盡量廣闊;豎,代表人要精通一兩門知識,成為該專業(yè)的行家。辦公室寫作人員也應是”T”形人才,既能獨擋一面,又是多面手,廣博與精深并重。一般說,先要博覽群書,廣納知識,拓寬視野,然后再專攻一兩門題材寫作,成為該領(lǐng)域里的名家高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廣而后深,博而后專”。與我交談的朋友都是每天與文字為伍,靠文章度日,憑筆桿子吃飯的,更要博學多問,要有“百家之書無所不讀,農(nóng)夫女工無所不問”求知欲望,在知識大餐面前,始終保持“通吃”的欲望。知識面廣了,理論素養(yǎng)達到一定高度,看問題也就比較準了,視野更開闊了,立意也才更高。要掌握多種文體寫作,各種形式稿件都能寫,練就十八般武藝。不僅要把公文寫好,也要會寫新聞消息、人物通訊、新聞故事等。不僅會寫,還要會照,“兩條腿走路”?,F(xiàn)在是讀圖時代,照片更能直觀說明問題,幾張好的圖片,可以壓住重頭文章,更有沖擊力。如果你沒有“通吃”的欲望,可能一輩子就只能寫點簡訊、短訊之類的“豆腐塊”。一生寫不出幾篇有深度的文章,對文字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種遺憾。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以上是我從事寫作方面的一點膚淺體會,“文章千古好,得失寸心知”。在人生寫作的道路上,不管是在順境及劣境中,我都會從容面對,要不斷努力,盡職盡責,繼續(xù)為煤礦企業(yè)發(fā)展鼓與呼,為新聞事業(yè)的健康蓬勃發(fā)展多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