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奎:寫作讓我重燃斗志 | |||
煤炭資訊網 | 2013-1-22 10:07:38 寫作 | ||
農民工進礦百分之百的大都在生產一線,整天與苦、臟、累、險活打交道,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一線生產的工作除了上班、吃飯、睡覺以外,業(yè)余時間很少,而且超繁重的體力活,沒有一定的決心和恒心是很難支撐三年、五年的。所以礦上每招一批工人,投資的培訓費用不少,而真正留下干的人為數不多,這就像篩篩子一樣,篩子上面的經過千百回的滾動磨練后,留下來都是精品。我第一次合同期滿后,原打算和其他工友一樣卷鋪蓋回家,可萬沒有想到,單位領導對我們的工作表現給與了高度評價:“這人不但能干,而且能寫,是區(qū)隊難得的人才。”在單位領導的反復勸說下,我又與企業(yè)又續(xù)簽訂了勞務合同,這讓我從思想和精神上重新振作起來。 “老部隊,新兵連”單位領導對我沒有提出正面要求,只是在班前會上輕描淡寫的說出了老工人要與新工人為伍,不要驕傲自滿。我理解領導的刻意點拔,這也激起了我干好本職工作的信心和決心。我將“一切從頭再來”作為行動中的座右銘,一切從零起步,除了干好本職工作以外,擠出業(yè)余時間看書、看報,不斷給自己充電。有時在看到報紙上的消息或人物通訊時,似呼在我身邊也發(fā)生同樣的事例,我按宗不住內心的激動,常常擠出時間扶案著筆將單位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報道出來。每次當我的手稿被廣播站和報刊采用時,我總是愛不釋手的將原稿反復對照查看,細細品味修改過后的每一處細節(jié),并慎讀全文。此時無聲勝有聲,編輯的修改使我心里豁然開朗,這就像一個迷了路的人,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突然又遇到了指路人,關鍵時候有了轉危為安的感覺。要寫好新聞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多看、多學、多練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掌握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素。于是,我從寫消息到寫人物通訊以及后來的散文和論文等逐步學習,由表及內、由淺入深探討其中奧秘,使我由一名寫作上的門外漢逐漸成為一名暫露頭角的基層通信員。近兩年來,先后有80余篇小篇文章被煤炭資訊網、中國煤炭長安網、西北網站以及公司礦區(qū)網站采用,20多篇文被陜工報、礦工報采用,有三篇論文先后被《陜煤工會》、《韓煤工會》等刊物采用,并依次榮獲陜西煤業(yè)化工集團工會頒發(fā)的二等獎和礦區(qū)工會頒發(fā)的二、三等獎等。當我拿到證書和獎金那一刻,寫作-又讓我重燃斗志。
作者單位:韓誠礦業(yè)公司下峪口煤礦采煤二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