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燃煤發(fā)電量將增長9% 煤炭需求再創(chuàng)新高 煤電成為歷史尚難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22/1/15 9:29:16 頭條 | ||
去年11月舉行的第26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提出了“讓煤電成為歷史”的愿景,但世界主要能源預測機構國際能源署在去年12月表示,2021年全球消耗的燃煤電力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預計全球燃煤發(fā)電量將增長9%,并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 國際能源署預計這樣的高價位會持續(xù)到2022年,其主要原因是煤炭是天然氣的主要替代品,而天然氣價格在全球范圍內仍在繼續(xù)飆升。天然氣價格漲幅破紀錄加劇了煤炭消耗,電力公司采用燃煤發(fā)電成本更低、利潤更高。 法新社援引國際能源署的報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經(jīng)濟增長推動全球對煤炭的需求在2021年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有關需求之高會持續(xù)到2022年。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世界各國的努力似乎與凈零排放的目標相差甚遠,情況令人擔憂。”這對全球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煤炭生產商來說可是再好不過了。在過去12個月里,煤炭的地位扶搖直上。印尼動力煤標桿價(HBA)去年連續(xù)上漲8個月,在11月超過210美元/噸,是印尼政府限價的三倍。 作為全球主要煤炭開采國,2018年,印尼政府出臺一項名為“國內市場義務”的政策,要求煤企必須向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出售產量的25%,且供應的6322 大卡動力煤價格上限為70美元/噸。越來越大的差價使印尼煤企不愿意將煤炭供應國內,而更傾向于出口。 英國路透社援引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首席執(zhí)行官賈瑪魯丁的話稱,因為各發(fā)電廠每個月的煤炭供應都低于 “國內市場義務”政策的要求,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和獨立電企的煤炭庫存處于極低水平,對該國電力供應構成威脅,故該國決定限制煤炭出口。 就在幾年前,投資者,尤其是那些對環(huán)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有要求的投資者,還幾乎一致認為大型礦業(yè)公司應該退出這種化石燃料業(yè)務。而現(xiàn)在,他們的看法變了。 市值660多億美元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自2018年以來已經(jīng)“吃”進了由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和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等同行剝離出的煤炭資產。 鑒于煤炭因不環(huán)保而日漸受到詬病,小型維權基金藍鈴資本(Bluebell Capital)正試圖迫使嘉能可剝離其煤炭資產。藍鈴資本認為嘉能可堅持持有部分煤炭資產“在道德上不能接受,在財務上也有缺陷”。 但是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雜志認為,藍鈴資本忽略了一點,即近來投資者對持有煤炭是否明智的看法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轉變。由于動力煤價格的上漲和投資者態(tài)度的轉變,必和必拓已經(jīng)開始重新考慮退出動力煤生產的計劃。 原標題:煤炭需求再創(chuàng)新高 煤電成為歷史尚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