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精品一级影院在线播放,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dfn id="by97i"></dfn>

  • <output id="by97i"></output>

    ?


     首  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shù)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煤價暴漲,亞洲煤王3個月狂賺2000億

    煤炭資訊網(wǎng) 2022/9/4 16:56:49    頭條


    歷史,再現(xiàn)戲劇性一幕:

    幾年前,人們已經(jīng)為煤炭寫好了訃告。2021年底,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談判代表們盡情暢想:

    將煤炭送進歷史!

    誰也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后,這種號稱最臟的化石燃料竟卷土重來,甚至引發(fā)一場全球搶煤大戰(zhàn)。

    歐洲人搶煤有多瘋狂?
    “真的很瘋狂!”

    在德國,最近幾個月里,人們對煤炭的渴望,嚇壞了煤炭商人。從6月開始,求購電話響個不停。

    “煤炭在這個夏天如此熱銷,聞所未聞……每個人都想買到煤。”柏林煤炭商人恩格爾克坦言。

    以前,他的客戶主要是熟客。今年,卻有很多新面孔涌入。有些客戶等不及,直接到倉庫來取袋裝的散煤。

    不止德國,整個歐洲,都陷入了為煤而瘋狂的狂熱中。

    這種狂熱的最直接誘因,是年初爆發(fā)的俄烏沖突。歐盟禁運俄羅斯煤炭,一夜之間,幾千萬噸煤炭從市場上消失了。

    為了彌補缺口,歐洲各國滿世界找煤。

    從非洲好望角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許多因為煤炭失寵而逐漸冷清的航線,再次人聲鼎沸。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印尼的運煤船,源源不斷駛向歐洲。萊茵河畔,空氣中彌漫著舊時代的濃重煤味。

    歐洲人搶煤有多瘋狂呢?

    僅一個德國,就向印尼拋出1.5億噸采購大單,相當于過去5年的煤炭進口總量。

    今年上半年,整個歐洲從美國進口80.9萬噸,從哥倫比亞進口130萬噸……煤炭進口總量飆升49%。

    南非對歐洲的煤炭出口,更是猛增了8倍。

    對此,南非愛索礦業(yè)負責人表示:歐洲人變得有點緊張和不安,開始尋找其他礦源。

    這種獅子大開口式的采購,也讓印尼、澳大利亞、美國、南非這些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國,開啟滿負荷運轉(zhuǎn)。

    美國最大的兩家煤企,以及南非某大型煤炭企業(yè),均對外表示,2022年的產(chǎn)能已被預(yù)訂一空,無煤可賣。

    “連200噸多余的煤炭都沒有。”美國Xcoal公司負責人表示。

    更糟糕的是,搶煤的不止歐洲。在亞洲,從日本到印度……許多國家都加入了搶煤大戰(zhàn)。

    6月,日本動力煤進口876萬噸,同比增長17%。印度雖然否認煤炭短缺,但其外交部卻悄悄與許多煤炭出口大國展開談判。

    甚至無視美國警告,低價搶購俄羅斯煤炭和石油。面對美方質(zhì)疑,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回懟道:

    印度一個月的購買量,不及歐洲一個下午的購買量。

    在這場全球搶煤大戰(zhàn)中,下手太慢的人,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天,憂心忡忡。

    作為禁運俄羅斯煤炭最積極的國家,波蘭在庫存快要耗盡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正面臨無煤可買的窘境。

    這個國家70%的電力來自煤炭,還有380萬戶家庭仍靠煤炭取暖。

    為了冬天不挨凍,許多波蘭市民不得不排長隊買煤。一位排了三天隊的退休老人,忍不住吐槽:

    “沒想到,會過上比冷戰(zhàn)時期更艱難的日子。”

    有人因為買不到煤發(fā)瘋,而有人卻因為煤炭銷售火爆,賺得盆滿缽滿。

    過去一年多,國際煤炭價格一再飆升,從每噸不到50美元,漲至400多美元。


    全球煤炭企業(yè)的業(yè)績,由此咸魚翻身,從幾年前的巨虧,轉(zhuǎn)眼變?yōu)槿者M斗金。

    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的煤炭業(yè)務(wù),上半年收益飆升9倍。中國煤炭行業(yè)上半年的利潤,不出意外的話,將超過光伏產(chǎn)業(yè)全年的利潤。

    煤炭價格的飆升,甚至改寫了富豪排行榜。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印度煤王阿達尼身價倍增,個人凈資產(chǎn)超過1300億美元,僅次于馬斯克和貝佐斯,遠超鐘睒睒。

    這是亞洲人首次躋身全球富豪榜前三強。

    從經(jīng)濟上講 這是一場災(zāi)難
    在人類歷史上,1噸煤的價格還從未像今天這樣高。

    讓這種快被人拋棄的能源,再次成為搶手貨的,不僅是俄烏沖突,更是一系列錯綜復雜因素導致的供需失衡。

    最初,這種失衡發(fā)生在去年10月前后。

    隨著疫情緩解,全球經(jīng)濟復蘇,對煤炭的需求激增,導致煤炭短缺。這種情況,在兩個傳統(tǒng)上依賴煤電的制造業(yè)大國——印度和中國,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因為煤炭短缺,印度鬧起了電荒,全國處在大停電邊緣。超過半數(shù)的發(fā)電廠,煤炭庫存僅剩2天。

    孟買遭遇大范圍停電,包括福特在內(nèi)的多家知名車企,不得已撤出印度。

    在中國,電荒引發(fā)全國多個省市拉閘限電,工業(yè)企業(yè)大面積限產(chǎn)。

    煤價一如脫韁的野馬,在有關(guān)部門密集出臺保供政策的情況下,依舊我行我素。直到發(fā)改委派出督查組,才偃旗息鼓。

    此后,隨著全球海運恢復正常,煤炭價格逐漸回落。但緊接著,俄烏沖突爆發(fā)了。

    天然氣價格飆升,導致歐洲和美國,再次把目光投向廉價的煤電上。歐洲多國紛紛宣布,重啟煤電計劃。

    德國通過一項緊急法令,恢復10千兆瓦閑置燃煤電廠。“形勢很嚴峻,”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表示,“重啟煤電雖然痛苦,但很必要。”

    一方面是煤炭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是全球煤炭產(chǎn)能逼近極限,短期內(nèi)難以擴容。

    根據(jù)國際能源署(IEA)的數(shù)據(jù),2021年全球生產(chǎn)了80億噸煤炭。這其中,只有10億噸用來出口。

    2022年上半年,受港口、礦山設(shè)備老化,以及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大國產(chǎn)能均出現(xiàn)了下滑。

    南非理查茲灣煤炭碼頭年久失修,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港因為洪水,被迫關(guān)閉。

    更糟糕的是,這些煤炭出口大國,很多本來就是用煤大國。

    以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印尼為例,由于國內(nèi)需求旺盛,年初一度暫停了煤炭出口,以保國內(nèi)供應(yīng)。

    鬧電荒的澳大利亞,也開始限制煤炭出口。

    除此之外,突如其來的高溫使得歐洲各國用電量激增,而因為干旱瀕臨斷航的萊茵河,卻難以承重,駁船的裝載量只有平時的1/3。

    嚴重的供需失衡,導致煤價飆升,最終傳導到電價上。

    歐洲能源交易所的電價,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六倍。僅在過去兩個月,價格就翻了一倍。德法兩國每兆瓦時(Mwh)的電價,逼近甚至一度突破1000美元大關(guān)。

    折算成原油,相當于每桶原油1000美元。

    “從經(jīng)濟上講,這是一場災(zāi)難。”柏林一家餐館的老板抱怨道。如果電價繼續(xù)上漲,如果再買不到燃氣,“我們只能關(guān)門,別無選擇。”

    這位經(jīng)營者的煩惱并非孤例。

    煤炭短缺和電價暴漲,正在侵蝕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競爭力,很多人擔心:“歐洲將面臨一個毀滅性的冬天。”

    將煤炭送進歷史
    歐洲重返煤炭時代,是人類減碳道路上的一次挫折。

    僅僅幾年前,人們還在憧憬,煤炭時代即將結(jié)束。2021年底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談判代表們盡情暢想:

    將煤炭送進歷史!

    為此,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多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碳減排計劃。

    從2008年開始,歐洲各國一直在大力削減、關(guān)閉燃煤電廠,整個煤炭行業(yè)大幅萎縮。圖中灰色圓點代表關(guān)閉的燃煤電廠。

    這場史無前例的減碳大行動,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

    1990年,歐盟有12個國家生產(chǎn)煤炭。到了2020年,只剩下波蘭、捷克兩個產(chǎn)煤國。

    在很多專家看來,歐洲的退煤計劃過于激進,導致產(chǎn)能銳減,很多資本從煤炭開采和火力發(fā)電廠退出。

    最終,一場突如其來的能源危機,讓歐洲的煤炭短板暴露無遺。

    重返煤炭時代,無疑是一個令人痛苦的時刻。但其實,煤炭作為一種廉價、可靠的能源,一直未曾遠離我們。

    過去20年,煤炭仍然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電力來源。其在人類能源消費構(gòu)成中的比例,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略有提升。

    根據(jù)國際能源署的預(yù)測,2022年全球煤炭銷量總量將達到80億噸,重返2013年創(chuàng)下的歷史高位。

    這背后,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對于煤炭這種廉價能源的依賴。

    “沒有煤炭,就無法做飯。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用煤炭。”住在印度貧民窟、靠打零工生活的賈穆納·蒙達說。

    在波蘭,如今煤炭就是希望。“雖然它對身體有害,但總比冬天挨凍好。”一位排隊買煤的退休老人感嘆道。

    即便對歐美發(fā)達國家,煤炭也是一種穩(wěn)定、可靠的后備能源,畢竟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受天氣因素影響,波動較大。

    2022年爆發(fā)的這場全球搶煤大戰(zhàn),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

    它提醒我們,新能源取代煤炭、石油等傳統(tǒng)化石燃料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多年前,德、英、美三國,因為看不慣南非依賴火力發(fā)電,決定向該國提供85億美元,支持它的能源轉(zhuǎn)型。

    如今,德國反過來,不得不從南非進口煤炭。

    這一歷史的折返,看上去有幾分諷刺。但短暫的折返,阻擋不了未來數(shù)十年,全球碳減排的大趨勢。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提出了碳中和達成路線。

    作為碳排放大國,中國更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雙碳”戰(zhàn)略目標,并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lǐng)域,獨領(lǐng)風騷。

    而對于眼下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表示:

    “重啟煤電只是暫時的……德國仍然致力于在2045年之前實現(xiàn)碳中和。”

    諸多跡象表明,減碳已是大勢所趨,盡管中間會有反復,盡管煤炭短期內(nèi)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但:

    煤炭時代的結(jié)束,遲早會到來。

    參考資料:《歐盟第一煤炭大國波蘭,民眾開始排隊買煤》觀察者網(wǎng)


    來源:文 | 鈦媒體 華商韜略,作者 | 張靜波      編 輯:徐悉
    ?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wǎng)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wǎng)原中國煤炭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