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莎莎:神魔皆有人情,萬難總成正果 ——讀《西游記》有感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25/4/26 7:55:26 散文 | ||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當我翻開《西游記》,這首開篇詩便將我引入了一個奇幻絢麗、波譎云詭的神話世界。 《西游記》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龍馬,從東土大唐出發(fā),踏上漫漫西天取經(jīng)之路,一路上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故事。吳承恩先生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神魔世界,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孫悟空,無疑是書中最耀眼的存在。他集天地靈氣孕育而生,自花果山崛起,憑借著一身通天徹地的本領,鬧龍宮、攪地府、反天庭,喊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言壯語,其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精神,令人熱血沸騰。在取經(jīng)途中,他手持如意金箍棒,沖鋒陷陣,斬妖除魔,成為師徒四人安全的堅實保障。三打白骨精時,他火眼金睛識破妖怪的偽裝,不顧唐僧的誤解與緊箍咒的折磨,毅然決然地打死白骨精,只為保護師父和師弟們。他的機智勇敢、嫉惡如仇,正是我們在生活中面對邪惡與不公時,應有的態(tài)度與品質(zhì)。 唐僧,作為取經(jīng)團隊的核心人物,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悲天憫人的情懷。他一心向佛,為了取得真經(jīng),不畏路途遙遠、艱難險阻,哪怕面對死亡威脅,也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決心。但他有時過于善良迂腐,肉眼凡胎,難辨妖魔的真面目,多次錯怪孫悟空,讓讀者又氣又急??烧撬倪@種執(zhí)著和善良,體現(xiàn)了佛教中慈悲為懷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強大,能支撐一個人在困境中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豬八戒,這個形象憨態(tài)可掬又充滿喜劇色彩。他貪吃懶做、貪財好色,常常在取經(jīng)途中鬧出不少笑話。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嚷嚷著要散伙回高老莊。但他也有憨厚可愛、重情重義的一面,在關鍵時刻,也能挺身而出,幫助師父和師兄。他就像生活中的普通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但也在不斷成長和進步,讓我們明白,人無完人,只要心懷善念,不斷修正自己,同樣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沙僧,沉默寡言、任勞任怨,默默挑著行李,跟隨唐僧師徒一路走來。他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也沒有豬八戒的活潑有趣,但他的忠誠和踏實,是取經(jīng)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就像那些在生活中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師徒四人在取經(jīng)途中遭遇的種種磨難,不正是我們?nèi)松缆飞系恼鎸崒懻諉??他們在面對妖魔鬼怪時的勇敢無畏,面對誤解時的不離不棄,面對誘惑時的堅定自持,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困難,取得屬于自己的“真經(jīng)”。 合上《西游記》,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鮮活的人物仍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這部經(jīng)典之作,不僅帶給我們一場奇幻的閱讀盛宴,更讓我們在閱讀中思考人生、領悟哲理。它讓我們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大的風浪,只要我們懷揣著夢想,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抵達成功的彼岸。
|